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

冰城公安:社区警务新气象 隐患清零护万家

公宣近期,哈尔滨市公安局紧扣“社区警务规范月”活动主线,组织各区县公安机关围绕应急能力提升、风险隐患排查、治理机制创新三大维度精准发力,构建起“技能过硬、防控严密、协同高效”的社区警务新格局。深入一线采访发现一系列务实举措正让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转化为服务群众的“最前一公里”。

警医联动赋能

提升应急处突硬本领

“剪刀对应肚脐上两指,石头握拳抵住腹部,布覆盖石头快速向上冲击……”在宾县公安局的实训课堂上,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正通过“剪刀石头布”口诀,向民警辅警演示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法。电子监测仪实时捕捉着按压频率、吹气力度等数据,一场“黄金四分钟”的生命守护实战演练正紧张进行着。

作为“社区警务规范月”的重要环节,宾县公安局联合县人民医院开展“警医联动、生命守护”专题培训,聚焦一线民警辅警最需的急救技能。急诊科医生以真实心梗抢救案例为切入点,详解“120识别法”,特别强调心梗救治“黄金120分钟”时间窗的关键作用。在模拟急救区,参训民警对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,坦言道:“过去以为急救手法差不多,没想到成人和儿童的按压深度、冲击位置区别这么大,这些细节真的能救命!” 此次培训不仅实现了“理论讲解+模拟实操+设备监测”的全流程教学,更搭建起警医协作的常态化平台。

市公安局将急救技能纳入日常培训,推动“人人会急救”成为社区警务标配,让民警辅警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更有底气守护群众生命安全。

隐患排查提质

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

“疏散通道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,灭火器压力值要定期检查……”在双城区某商铺内,社区民警正手持执法记录仪,对照《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记录》逐项排查隐患。作为人员密集、火灾风险较高的“九小场所”,公安机关正开展“拉网式”消防整治,对商铺进行全覆盖检查,现场整改一批疏散通道堵塞、消防设施不全等问题。

在社区警务工作中,民警按照“精准掌握动态、有效落实管控”的原则开展日常巡查,在走访过程中,同步完成更新重点人员管理台账、收集矛盾纠纷线索两项重点工作。对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,通过矛盾纠纷调处四步工作法,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。某小区居民王大爷感慨道:“警察定期上门走访,遇到楼道里有堆放杂物的,现场组织物业人员进行清理,街坊邻里要是闹点儿小矛盾,也帮着耐心调解,小区居民住着特别安心。”

针对“九小场所”分布广、易产生隐患等问题,公安机关构建专项管理机制,民警在日常检查中,采用“全流程记录+专属档案”管理模式,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,结合真实火灾事故案例讲解逃生技能,教授消防器材操作与疏散引导技巧。在一家超市内,店主李女士刚参加完消防演练,她指着新配备的应急照明灯说:“民警反复强调‘初期火灾处置黄金期’,现在我们自己都会排查隐患、会用消防器材了。”

机制创新破题

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

在五常市的街头巷尾,“警格+网格”双网融合的治理效能正在显现。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实时互通信息,一套全天候、全覆盖的动态巡防体系让治安要素尽收眼底。五常市公安局推行的“三基协同、六效共进”机制,正通过筑基固本、创新驱动、科技赋能三轮驱动,重塑基层治理生态。

当地将警务规范建设贯穿全流程:制定标准化工作手册,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升执法服务水平;整合民警、社区工作者、调解员等力量,构建“分级分类、联动联调”的矛盾化解网络,让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”成为常态。在创新驱动领域,“警企校医” 协同共治模式激活社会力量,平安志愿队伍常态化参与巡逻防控。

哈尔滨市公安局正以“社区警务规范月”活动为支点,撬动基层警务效能整体提升。正如民警在培训总结中所说:“警医同心、警民同行,不同的战场,同样的初心。”这些扎根一线的治理实践,不仅筑牢了社区安全防线,更勾勒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哈尔滨公安注解——以规范促效能,以共治护平安,让基层警务真正成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“铜墙铁壁”。

关于作者: editing

热门文章